博文

目前显示的是 三月, 2017的博文

永明体语言风格

图片
南朝中后期,声律之说大兴,诗歌领域强烈追求语言的形式美。永明末,盛为文章。沈约等人创立四声说,于是出现了“永明体”,又称新体诗。这种诗体要求严格四声八病之说,强调声韵格律。永明体诗歌炼句工稳,音韵谐婉流利,风格 圆美流转和通写景抒情有机地融为一俗易懂的诗风 。在永明体的诗人之中,沈约在当时甚有名望,诗歌成就也较为突出。 沈约 的离别诗, 《 别范安成 》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这是一首写好友老年时离别伤情的诗,写送别,既不写送别的时间和地点,又不通过写景抒情达意,而是从年轻时的分别写起,用一 “ 易 ” 字,说年轻时不把离别当成一回事,总觉得再会是很容易的。这里既是对从前分别的追忆,又是对过去把离别不当成一回事的追悔。这首诗在沈约的诗作中很有特色,不但句句言别,句句言友情、别情,气脉贯注,波澜起伏,而且通篇率尔直言,语言通畅流利,情感的表达均突出了老年人分别时的心理状态,依依留恋的深情厚意以及凄怆酸楚的痛苦心情。另外, 诗的风格朴素,不加修饰,显得真切深刻,气骨道劲,不事雕凿,不用对仗句子,有平易亲切之感 。 永明体的代表诗人 谢朓 , 谢朓诗歌内容丰富,多描写自然景物,间亦直抒怀抱, 诗的风格清新秀丽,圆美流转,善于发端,时有佳句;又平仄协调,对偶工整 。他既摄取了谢灵运的山水诗中细腻逼真的长处,又摆脱玄言哲理, 形成一种清新流丽的风格,用语新颖,不落俗套,使语言清新生动 。 如他的代表作 《 晚登三山还望京邑 》, 此诗写登山临江所见到的春晚之景以及遥望京师而引起的故乡之思。整首诗中的“馀霞散成绮,澄江静如练。喧鸟覆春州,杂英满芳甸。”,对仗工整,没有任何说理的成分。这首诗写景色调绚烂纷繁、满目彩绘,写情单纯柔和,轻清温婉。诗里明媚秀丽的景物又与诗人思乡的情思自然融合,显得 深婉含蓄 ,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。 另一位积极参与创制 “ 永明体 ” 的 王融 ,也是颇有才华的诗人。王融...

宫体诗语言风格

图片
梁成以后,出现了以宫廷生活为描写对象,注重辞藻、对偶、声律的宫体诗。这些诗在题材方面不外乎咏物和描写女性。它在语言方面追求的是辞藻的 婉丽含蓄、精巧细腻和平易流畅, 所以也就形成了宫体诗这种“ 轻艳” 、“绮靡”的风格 。 萧纲 在宫体诗上的写作手法和语言风格上也有显著特点,主要是描写细巧、辞采秾丽。 《 咏内人昼眠 》, 本诗格调虽然算不上高雅,但也不能贬为低级庸俗,作者把妻妾昼眠这种极普通的家庭生活加以美化,赋以诗意,旨在表现夫妻之间爱情的甜蜜与温馨。作者仿佛要向人们显示,自己的妻子午睡,本身就是一幅美妙的画,只要用文字记下来就是一首动人的诗,一切夸张、比喻、用事对她都是多余的。他的描写似乎不同一般,注意了多角度多方位的效果。有动态描写,如攀钩、插捩、举琵琶;有静态描写,如梦中笑靥、鬓边落花;有色彩的调配,如云鬓、落花、玉腕、红纱;有色香的交融,如红纱、香汗。由此呈现在读者面前的,确实是一幅鲜美生动的睡美人图。这种描摹女性体态的功夫不能不承认它是精明工巧的, 风格秾丽,非常重视藻采和辞藻的婉丽浓艳 。 庾信 的文学创作,以他四十二岁时出使西魏为界,可以分为两个时期,写过不少的宫体诗。前期在梁,年轻时在梁朝的宫廷中任职,作品风格多为宫体性质, 轻艳流荡,富于辞采之美 。羁留北朝被授予高官,诗风大量抒发了自己怀念故国乡土的情绪,以及对身世的感伤, 风格也转变为苍劲、悲凉 。 《 哀江南赋 》 , http://www.guwenxuexi.com/guwenguanzhi/323.html 南北朝时期庾信所写的一首赋,用来伤悼梁朝灭亡和哀叹个人身世,作者以自己的身世遭遇为线索,沉痛的叙写了梁朝亡国的过程。文字真实、凄婉而深刻。其格律严整而略带疏放,文笔流畅而亲切感人,风格 苍凉雄劲 。

南北朝乐府民歌

南北朝乐府民歌 东晋结束以后,中国进入了南北朝分裂的时期。在这一时期,民歌又打破东晋文坛死沉沉的局面,使诗歌创作再现生机。南北朝乐府民歌是以比较集中的方式出现的人民群众的口头创作。这些诗歌不仅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现实,也创造了新的艺术风格。南北朝乐府民歌于汉乐府民歌一样,比较短;但手法上汉乐府民歌叙事多于抒情,而南北朝民歌抒情多于叙事。由于长期的分峙和各自不同政治、文化、经济、地理背景,南朝与北朝的民歌都呈现出不同的风格。南朝民歌多于爱情生活为主题, 风格 清丽缠绵 ;北朝民歌则更多反映动乱不安的社会状况和人民的生活习俗, 风格 较于 豪放 。

南朝民歌语言风格

图片
- 南朝民歌 南朝民歌可分为吴声和西曲两类。南朝收集民歌的地区基本上限于城市,所以题材比较狭窄。不论吴声或西曲,内容绝大多数都是情歌。这些民歌在艺术上都很有特色, 风格委婉缠绵,清丽柔媚;艳丽柔软,羞涩缠绵。 《 西洲曲 》, 全诗写一个江南女子对远方情人执着的回忆与思念。从春到深秋,从现实到梦境,细腻而真实的刻画出女主人公情义绵绵而真挚感人的内心世界。《西洲曲》的语言一如民歌的 清新质朴 而少用事典,通篇 160 字,不见一个“情”字而处处写情。诗中顶真、谐音、双关等手法相间使用,形成回环婉转的旋律。“开门迎郎”场景中,四个“门”字的迭用,强化了女子急切盼望心上人的到来,而不时从门缝向外张望的焦虑心情。“出门采莲”场景中,又连用七个“莲”字,着意渲染女子缠绵的情思。使全诗 细致缠绵、委婉含蓄、声情摇曳、韵味无穷 。

北朝民歌语言风格

图片
- 北朝民歌 北朝民歌数量远远少于南朝民歌,反映的社会内容比较丰富,艺术风格也迥然不同。北朝乐府大多产生于北方平沙大漠、草原旷野之地,故而 风格豪放刚健、慷慨激昂,意境雄浑壮阔 ,  少有南方民歌那种婉转缠绵的情调。诗歌的主要内容,有的反映战争和北方人民的尚武精神(如木兰诗),有的反映人民的疾苦,有的反映婚姻爱情生活,有的描写北方特有的风光景色(如敕勒歌)。整体而言,北朝民歌内容丰富,语言质朴,风格 粗犷豪迈 ,  质朴雄壮 。 《 敕勒歌 》 诗中描写了北方草原的风光和游牧民族的生活情景,原野草原天高地阔的景象,简洁、开阔、豪迈、浑厚。北方草原的景象表现了开阔的胸襟、豪迈的情怀。后面描绘水草畜牧之盛,充分体现出诗人对家乡风光的自豪。诗中短短 27 个字,却使人觉得千里草原的风光尽收眼底。 北朝的情歌 大胆泼辣,毫无遮掩 ,和南朝的委婉缠绵不同。 《 地驱乐歌》, “ 月 明光光 星欲堕,欲来不来早语我 。 ” 咏唱幽会,情人不至,却毫无哀伤,只是简截地指斥对方,同南方民歌中的情调大不一样。语言朴实,心境坦诚,没有丝毫的羞涩之感, 毫无遮掩,和南朝的委婉缠绵不同 。 然而,还有那些女子埋怨家中不让她们及早出嫁的诗歌,更是以口道心,爽快无比。 《 折杨柳枝歌 》 , 诗中描写了一个年轻少女以爱情的向往和追求。前二句起兴,意思说岁岁年年,树不见老而人易老,下面不说自己,却利用老人喜爱孙辈的心理打动对方,写得真淳而有趣。北方情歌都写的 率直质朴 , 毫无忸怩羞涩之态 ,符合北方人民豪爽开朗的性格。 《木兰诗》 讲述了一个女扮男装、替父从军的故事。诗的开篇采用的一问一答,是民歌中常见的。《木兰诗》 语言生动质朴,极少雕饰斧凿 :“小弟闻姊来,磨刀霍霍向猪羊”,流传千百年来,至今仍是人们津津乐道的口语。全诗结构严谨,详略得当,人物鲜明,气氛热烈,而且节奏明快, 朴素而活泼多姿 。全诗紧紧围绕“木兰是女郎”这一特点来精心选材,中心突出,繁简得当, 平铺直叙,简明凝练 ,把叙述重点放在了对木兰生平和功绩的叙述上。语言 刚健质朴 ,风格 粗犷豪放 ,代表了北朝乐府民歌的杰出成就。

参考文献

叶桂刚 王贵元 编 《中国古代乐府诗精品赏析》,北京: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, 1992 。 竺家宁《语言风格与文学韵律》,台湾:五南图书出版公司, 2001 。 黄香山 编《中国古代文学简史》,厦门:厦门大学出版社, 2003 。 高民 著《中国古代诗歌概论与名篇欣赏》,北京:清华大学出版社, 2004 。 赵义山 李修生 编《中国分体文学史 - 诗歌卷》,上海:上海古籍出版社, 2007 。 王德岩 李肖 等著 《汉语美学》,北京: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, 2009 。 蔡东州 金生杨《中国传统文化要略》,四川:巴蜀书社, 2012 。 王国璎 著《中国文学史新讲》,台北:联经出版事业公司, 2014 。 魏晋南北朝的诗歌, 2007 ,检索来源:浩学历史网 http://www.hxlsw.com/history/xiqin/wh/2007/1120/26150.html 诗歌语言风格, 2011 ,检索来源: 360 个人图书馆 http://www.360doc.com/content/11/1127/14/8076936_167745608.shtml 南北朝乐府民歌的特色, 2014 ,检索来源: 诗词追学网 http://gushi.zhuixue.net/yanjiu/650.html 宫体诗,检索来源:百度百科网 http://baike.baidu.com/item/%E5%AE%AB%E4%BD%93%E8%AF%97 永明体,检索来源:百度百科网 http://baike.baidu.com/item/%E6%B0%B8%E6%98%8E%E4%BD%93 中国文学史线上资料,检索来源: http://hocl.blogspot.my/2008/10/blog-post.html