北朝民歌语言风格

-北朝民歌
北朝民歌数量远远少于南朝民歌,反映的社会内容比较丰富,艺术风格也迥然不同。北朝乐府大多产生于北方平沙大漠、草原旷野之地,故而风格豪放刚健、慷慨激昂,意境雄浑壮阔少有南方民歌那种婉转缠绵的情调。诗歌的主要内容,有的反映战争和北方人民的尚武精神(如木兰诗),有的反映人民的疾苦,有的反映婚姻爱情生活,有的描写北方特有的风光景色(如敕勒歌)。整体而言,北朝民歌内容丰富,语言质朴,风格粗犷豪迈质朴雄壮



敕勒歌
Image result for 敕勒歌


诗中描写了北方草原的风光和游牧民族的生活情景,原野草原天高地阔的景象,简洁、开阔、豪迈、浑厚。北方草原的景象表现了开阔的胸襟、豪迈的情怀。后面描绘水草畜牧之盛,充分体现出诗人对家乡风光的自豪。诗中短短27个字,却使人觉得千里草原的风光尽收眼底。




北朝的情歌大胆泼辣,毫无遮掩,和南朝的委婉缠绵不同。
地驱乐歌》,
明光光星欲堕,欲来不来早语我
咏唱幽会,情人不至,却毫无哀伤,只是简截地指斥对方,同南方民歌中的情调大不一样。语言朴实,心境坦诚,没有丝毫的羞涩之感,毫无遮掩,和南朝的委婉缠绵不同





然而,还有那些女子埋怨家中不让她们及早出嫁的诗歌,更是以口道心,爽快无比。折杨柳枝歌

诗中描写了一个年轻少女以爱情的向往和追求。前二句起兴,意思说岁岁年年,树不见老而人易老,下面不说自己,却利用老人喜爱孙辈的心理打动对方,写得真淳而有趣。北方情歌都写的率直质朴毫无忸怩羞涩之态,符合北方人民豪爽开朗的性格。




《木兰诗》

讲述了一个女扮男装、替父从军的故事。诗的开篇采用的一问一答,是民歌中常见的。《木兰诗》语言生动质朴,极少雕饰斧凿:“小弟闻姊来,磨刀霍霍向猪羊”,流传千百年来,至今仍是人们津津乐道的口语。全诗结构严谨,详略得当,人物鲜明,气氛热烈,而且节奏明快,朴素而活泼多姿。全诗紧紧围绕“木兰是女郎”这一特点来精心选材,中心突出,繁简得当,平铺直叙,简明凝练,把叙述重点放在了对木兰生平和功绩的叙述上。语言刚健质朴,风格粗犷豪放,代表了北朝乐府民歌的杰出成就。

评论

  1. 喜欢北朝民歌的语言风格,既豪放又潇洒,你分析得很详细,值得赞赏哦!

    回复删除
  2. 匿名13:42

    解释的好!

    回复删除

发表评论

此博客中的热门博文

永明体语言风格

宫体诗语言风格